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苏教健康

医保惠民的“传声筒”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5-10-11 10:35:41

  清晨七点半,兴化市金融大厦外墙刚映出第一缕晨光,医保中心主任袁爱民已经来到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办事大厅。桌上的固定电话屏幕亮着,一串熟悉的号码——83290049,像一枚沉甸甸的印章,刻在每个医保人的心上。这个号码背后,是一场持续了近一年的服务变革,是无数次政策解读的深夜灯光,更是万千参保群众脸上舒展的眉头。

  一个电话引发的“轩然大波” “袁主任,您是说……全体人员都要轮流接电话?连我们征缴科也要上?”朱健捏着手里的值班表,指尖微微发颤。这场科室负责人会议上,当袁爱民宣布“除窗口人员外,中心所有科室全员参与电话值班”的决定时,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 “全市没听说哪个单位这么干的。”“征缴科本来就有对外咨询电话,再轮值不是叠床架屋?”“我们搞信息的天天跟系统代码打交道,哪懂报销政策?说错了算谁的?”质疑声像潮水般涌来。彼时的医保中心,各科室各司其职:征缴科管参保登记,待遇支付科核报销比例,负责信息的维护系统,财务科管基金收支,咨询电话向来由各科室科长轮流接听。突然要求全员上阵,不少人觉得“没必要”“太折腾”。

  这场争议的导火索,其实是退休职工刘大爷的一次“抱怨”。三个月前,刘大爷为了弄明白“双通道药品”备案流程,先打征缴科电话,被告知归医管科管;打医管科电话,占线半小时;好不容易接通,工作人员又说需要先到窗口填表格。等他在大厅排完队,早已满头大汗。“要是有个电话能一次性说清楚,何苦跑这趟腿?”刘大爷的话,像根针,扎在袁爱民心上。 “群众觉得不方便,就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到位。”袁爱民在局党组会上语气坚定,“医保政策越来越细,群众需求五花八门,单靠科长们接电话,要么占线,要么解释不全面。要让每个医保人都成为政策‘活字典’,让群众打一个电话就能找对人、问清事。” 局党组拍板后,袁爱民连夜拟出方案:将83290049设为统一咨询热线,从办公室到业务科室,除窗口人员外,8个科室工作人员轮流值班,每人一天,值班表上墙公示,谁也不能掉队。消息传开,有人私下嘀咕:“接电话还不简单?不就是动动嘴皮子?”但袁爱民心里清楚,这“嘴皮子”功夫,得有真凭实据打底。

  从“怕接电话”到“敢答问题”的蜕变 第一个值班的是办公室年轻职员小吴。她记得很清楚,第一天接的第三个电话,就被问住了。“我儿子在南京住院,老家兴化的医保能报多少?需要什么材料?”电话那头的大姐语速飞快,小吴翻着手里的政策手册,手指在“异地就医”那页来回划动,却怎么也凑不齐完整答案。“您稍等,我让待遇支付科同事给您回电?”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慌乱。 那天下午,小吴在科室会议上红了脸。“不是我们不想做好,是真的不懂啊。”她的话戳中了大家的痛点。各科室政策壁垒像堵无形的墙,征缴科不懂慢性病报销,待遇科不熟悉新生儿参保,长护险科对转诊流程一知半解。袁爱民看着大家愁眉不展,反而松了口气:“知道不足就是好事。从今天起,我们搞‘政策大练兵’!” 接下来的一个月,医保中心的灯常常亮到深夜。袁爱民带着办公室和业务骨干,把近三年的医保政策文件逐一梳理:从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标准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,从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到大病保险报销比例,甚至连罕见病药品目录都按字母顺序排好。30多页的最新政策汇编每个人都要打印下来,认真学习领会。同时各部门也及时总结并互相交流工作经验。待遇支付科科长单钧讲“双通道药品”备案时,特意带来真实案例:“就像刘大爷那种情况,备案需要提供病历复印件、出院小结等,还要填写《特药使用申请表》,这些细节必须说清,不然群众跑冤枉路。”

 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。负责系统信息工作的周广才,过去只会说“系统没问题”,现在能清晰解释“为什么社保卡在药店刷不了”——可能是医保状态异常,也可能是卡片消磁,甚至能指导群众在“江苏医保云”APP上自助查询。财务科房萱算清了基金支出的每一笔账:年度累计自付超过的具体金额,按多少比例报销,最高能报多少万,都有了详尽的说明。 最让大家难忘的是处理一起“投诉”。一位参保群众怒气冲冲地打电话,说自己在外地住院的费用报销比例比别人低。值班的是综合科钱网林,他没有推诿,先问清就诊医院等级、是否办理异地就医备案,再核对政策:“您住的是三级医院,没备案的话报销比例确实比备案后低15个点。不过别担心,您补充备案材料后,我们可以重新核算。”半小时后,对方的语气从斥责变成了感谢:“谢谢你这么有耐心,我误会你们了。” 那天晚上,钱网林在工作日志上写道:“原来接电话不只是传递信息,更是在传递信任。”几轮值班下来,抱怨声少了,成就感多了。大家发现,当自己能准确说出门诊统筹每年报销限额金额,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上下限时,群众的语气会变得客气,甚至会说一句“你们真专业”。

  一部电话背后的民生温度 “叮铃铃——”83290049的铃声再次响起,这次接电话的是蒋雨薇。电话那头是位焦急的母亲:“我女儿得了白血病,在上海化疗,药费太贵了,医保能报吗?”蒋雨薇一边安抚,一边条理清晰地解释:“儿童白血病属于大病保险保障范围,住院费用报销后,自付部分超过限额的,可以再报一部分。另外,我们有‘重疾保障绿色通道’,可以先报销后补材料,我现在把需要的清单发给您。” 这样的对话,每天都在医保中心上演。几轮值班下来,大家的情绪也开始好转起来,因为他们有了底气,证明了自己,只有不断地学习医保政策,掌握医保政策,才能更好提升解答问题的能力。数据最有说服力:实行全员话务值班后,83290049的接通率从过去的65%提升到98%,群众平均等待时间也大大缩减,因政策解释不清引发的投诉量下降了70%。更重要的是,越来越多的群众像刘大爷那样,在大厅办事时会笑着说:“打个电话就弄明白了,你们这服务真暖心。” 刘大爷后来成了医保政策的“义务宣传员”。他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给老伙计们算账:“以前报销要带一堆纸,现在手机上就能操作;以前不知道慢性病能报多少,现在一个电话全清楚。这‘暖兴医保’,真是暖到咱们心坎里了。” 在医保局领导看来,这场话务值班改革,本质上是一场“服务意识的革命”。“医疗保障是民生工程,更是民心工程。”高书记在全局大会上说,“当每个医保人都能把政策讲透、把流程说清,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温度。这不是负担,而是我们的责任。”

  如今,走进兴化市医保中心,墙上的值班表依旧醒目,只是旁边多了一面“群众留言墙”。上面贴着一张张便签:“谢谢小吴耐心解释异地报销”“定点结算科科长李莉指导我在手机上缴费,太方便了”……字里行间,都是对“全员话务员”的认可。 夕阳西下,83290049的铃声再一次响起。值班的朱健拿起电话,语气从容:“您好,这里是兴化市医保中心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窗外,金融大厦的灯光次第亮起,像一颗颗守护民生的星辰,温暖而坚定。(成平)

  编辑:王世红


分享按钮